提起辐射,人们往往谈之色变、畏之如虎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文化素养的提高,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日益密切,医院用于辅助诊断的拍片机、CT等影像设备渐渐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,而“辐射”一词也开始为人所熟知。那么,到底什么是辐射?我们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辐射源呢?我们又该怎样去尽量减少辐射对我们的影响呢?今天,就让我跟大家一起揭开辐射的面纱,让其不再神秘。
一、辐射的分类
从辐射的来源看,辐射分为天然辐射与人工辐射两种。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、地球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以及人体内存在的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。天然辐射叫做“天然本底”或“本底”。人工辐射是由人工辐射源产生的辐射,包括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、使用以及向环境中排放的放射性物质的核电站;核应用技术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及加速器产生的射线,人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医疗照射等(常见的有胸片检查、CT检查、乳腺检查和放射治疗等)。辐射按照效应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。电离辐射,顾名思义,就是可以导致被照射原子甚至原子核性质发生改变,如果剂量足够大的话,会对生物体造成严重的损伤。公众接触最多最常见的就是医疗照射;非电离辐射则不能引起原子电离,其作用在生物体最明显的效应就是热效应。正常公众能够接受到的常见非电离辐射包括:电磁炉、太阳光、甚至是热水…所以规避非电离辐射的方法非常简单:如果你觉得烫的话,躲开就行了!所以我们主要来谈谈医疗照射的影响。
二、医疗照射
上面我们提到了天然本底的概念,那么每个人每年接受到的本底辐射大约在3mSv左右。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在不考虑医疗照射的情况下,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正常接受到来自大自然的天然辐射就有3mSv。这个叫做本底辐射量,我们将它作为参照指标来看下医疗照射能接受到多少辐射。
表1. 常见影像学检查平均辐射剂量参考值
基本检查 | 平均有效辐射剂量 | 等同累计本底辐射量3mSv/年 | |
腹部 | CT-腹部和盆腔 | 10mSV | 3年 |
CT-腹部和盆腔(强化) | 20 mSV | 7年 | |
CT-结肠造影 | 6 mSV | 2年 | |
静脉注射肾盂造影 | 3 mSV | 1年 | |
X线-下消化道 | 8 mSV | 3年 | |
X线-上消化道 | 6 mSV | 2年 | |
骨骼 | X线-脊柱 | 1.5 mSV | 6个月 |
X线-四肢 | 0.001 mSV | 3小时 | |
中枢神经系统 | CT-颅脑 | 2 mSV | 8个月 |
CT-颅脑(强化) | 4 mSV | 16个月 | |
CT-脊柱 | 6 mSV | 2年 | |
胸部 | CT-胸部 | 7 mSV | 2年 |
CT-肺癌筛查 | 1.5 mSV | 6个月 | |
X线-胸部 | 0.1 mSV | 10天 | |
口腔 | 口腔X线 | 0.005 mSV | 1天 |
心脏 | CTA | 12 mSV | 4年 |
心脏CT评测钙化 | 3 mSV | 1年 | |
男性成像 | 骨密度测定 | 0.001 mSV | 3小时 |
核医学 | PET/CT | 25 mSV | 8年 |
女性成像 | 骨密度测定 | 0.001 mSV | 3小时 |
乳腺钼靶 | 0.4 mSV | 7周 |
图1 日常生活中可能接受到辐射的剂量值
根据ACR、RSNA等组织联合制定的常见影像学检查平均辐射剂量的参考值,我们可以发现普通胸片、口腔X射线、乳腺钼靶检查和骨密度检查辐射剂量相当低,最多仅相当于日常生活中7周所接受到的辐射量。作为对比,乳腺检查0.4 mSV的剂量大约相当于坐飞机80个小时或者抽7条烟所接受到的剂量。CT与核医学剂量是比较高的,所以在进行CT与核医学检查之前,要做辐射实践正当性的分析,只有当带来的利益大于所付出的代价时,才会进行相关检查。
三、怎样减少辐射对我们的影响
对于普通公众来说,医疗照射是其可能受到电离辐射的主要来源。从辐射防护的角度来看,减少外照射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、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。那么落实到我们自身的话,要做到:
1、尽量避免或缩短在有射线的场合的停留时间。不在X射线机房门、窗外逗留,在机房警示线之外候诊等;
2、如果是敏感人群(儿童、孕妇或者近期准备怀孕的男女),以及短时间内做过影像检查的人权,要告知医生,让医生根据病情进行正当性判断;
3、检查时穿戴防护用品。如做头部CT时,可以根据医生知道穿戴铅围脖、铅防护围裙等防护用品,减少射线对其他部位的影响。
综上所述,辐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,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大自然的天然辐射场中。医疗照射更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检查手段,对比其他已明确的致癌因素,常规X射线影像诊断的风险极低,对于有需要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及其精确的诊查手段。